近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在校生因無力償還網絡貸款而跳樓自殺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無獨有偶,去年底,湖北大學一名學生為購買蘋果手機申請網上貸款,陷入“連環貸”竟最終欠下多家公司70多萬元……
學生貸款可選擇的途徑主要有三類:
一是學生分期購物平臺,滿足大學生購物需求,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
二是單純的P2P貸款平臺,用于大學生助學和創業,比如“投投貸”、“名校貸”等;
三是阿里、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里面提供的信貸服務。
網貸“野蠻生長”
部分貸款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的特點,而學生在增長的消費欲和僥幸心理之下可能“連環貸“,墜入財務“陷阱”。
校園貸產品經常打出“利率低至0.99%每月”甚至“零首付、零利息”這樣的噱頭,但實際的貸款資金成本并不低。一名銀行工作人員以某貸款平臺推出的一款手機分期為例,該手機價格為5688元,月供為293.32元起,分24期還款,表面上看每月僅需支付服務費56.32元,一年利息只需675.84元,年利率11.88%,但由于本金每月都在減少,最后測算出實際使用資金成本超過了20%。
◆?◆?◆
?,。因而網貸進校園,。
◆?◆?◆
網貸平臺應加強自身建設
90后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著民”,網貸信息交換的便利性,決定了在大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同時也增加了平臺風控的難度。有些網貸無需抵押,只需要身份證、手機號、學校專業等基本信息就能貸到款??此票憬?,卻有很大風險。因此,嚴格審核用戶身份,不僅是提交線上審核所需材料,還需要安排校園負責人親自上門確認用戶身份、了解借款動機,以及是否具備還款能力等信息。此外,與各大征信機構合作,嚴格審核用戶資質。
◆?◆?◆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亟待加強
當下一些大學生缺乏自制力,為了滿足個人消費需求,盲目追逐網絡新鮮事物,對潛在的風險卻不甚了解,數量不在少數,不能不說是一種隱患。在要求學校加強理財教育和消費引導的同時,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約束學生自身不切實際的消費和物質欲望,自覺抵制社會不良誘惑,避免深受其害,更不能把網絡信貸的“工具”異化為非理性消費的借口。
精彩回顧:
【悠韻計系】朋輩引領 ?青春的榜樣(一)張運
【悠韻計系】【特別關注】增強數據安全意識
【悠韻計系】計算機科學系學生黨支部召開接收預備黨員大會
計算機科學系新媒體運營中心
主 ?辦丨計算機科學系
審 ?核丨張宇星?
來 源 | 網 絡
?編 ?輯丨新媒體運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