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林寺塔
慶林寺塔原屬慶林寺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遠,現其他建筑已蕩然無存,惟有寶塔獨立,亦稱饒陽店塔。據饒陽店關帝廟的碑文記載:北宋初年,有饒、楊兩姓在此開店,故名饒楊店。在塔的內壁上,有許多游人題的詩詞。早期出的《武城縣志》和《故城縣志》,都把慶林寺塔說成是唐代建筑。
慶林寺塔為九級八面,正面向南,東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狀門。塔是用青磚砌成,下為塔座,塔身高六層,為樓閣式磚塔,總高35.67米,建筑面積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層之間砌有雙層塔檐。塔為純磚結構,塔身、心柱、內廊、梯級、腰檐等均為磚砌而成。塔二層以上各層的四面,均隱出直欞窗形。慶壽寺雙塔,塔的底層是近澀式腰檐,二至八層均是平座迭澀式腰檐。二至八層,外壁內繞以走廊,中砌八邊形塔心柱,內設磚砌梯級。第一層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層在南首,第三層在西北首,第四層在東北首。再往上,各級塔梯形成十字交叉,至九層無磚柱,無走廊,內部易為八邊形磚室,上置八角形藻頂,再上層就是塔剎。塔頂有一銅葫蘆塔剎。一層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層以上,每層各在東、西、南、北有一個券門。門上有窗,窗上裝有菱紋、云紋天蓮花紋的窗欞?;椌?,各不相同。塔檐為45度斜拱。塔內為穿心式和壁內折上式相結合,可拾級而上、到達塔頂,四壁還有大小不同的佛龕、燈龕等。該塔精巧玲瓏,造形美觀,獨具一格。
寶云塔
寶云塔原名擎天塔,位于衡水市區西南的舊城村東。該塔原在寶云寺內,因此稱寶云塔。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因洪水淹沒縣城,故將縣城由舊城村遷至今址,寶云寺亦隨城一起搬遷。但寺雖遷,塔未動,一直在原址聳立。該塔在綠樹掩映下,巍然高聳,蔚為壯觀。
寶云塔是衡水著名景點之一,衡水除了寶云塔還有衡水湖也是非常不錯的旅游景點,旅游與美食總是不可分割的,游玩完這兩個景點之后就可以去衡水著名的餐飲名吃樂字號灌湯包品嘗美味!
園區產業規劃布局為“四區一基地”,“四區”即皮毛皮革生產區、制動器材生產區、化工生產區、機械加工制造區;“一基地”即故城縣中小企業創業基地。
園區達到“七通一平”標準,并與縣城一體化發展,縣城的一切資源都可以為園區所用。同時,園區建有污水處理廠,具有良好的承載能力。
東營項目區
故城縣營東項目區地處饒陽店鎮西部,邢德公路北側,項目區的建設標準是街道雅致氣魄、交通組織便捷、綠化景觀超前、廠區布局合理、功能設施齊備、封閉式管理運營。項目區的發展思路是聚集整合中小規模皮毛企業,由小到大,滾動開發,與大營皮毛市場一體化培育,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互動、錯位發展,以實現皮毛產業鏈的有效對接,打造全縣最大的皮毛制品生產基地,為壯大皮毛行業搭建堅實的發展平臺。
龍鳳貢面
龍鳳貢面是故城縣特產,主要產地在故城鎮.龍鳳貢面也稱龍須鳳尾貢面,因面條勻凈細長,狀似龍須,并曾作為宮廷貢品而得名。傳說一:故城龍鳳貢面分圓條和扁條形兩種,圓條細而長,中間有孔,稱“龍須面”;扁條平而直,薄如紙,稱“鳳尾面”。此面起源于明朝,為衡水故城鎮齊氏始創,迄今已有500年的生產歷史。明朝宣德年間進入御膳房,后被清乾隆帝御封為“上用龍須鳳尾貢面”。
故城貢面選料嚴格、工藝細致,它白如雪,細如絲,空如竹,韌如藤。入口細膩柔軟,清香可口,有筋骨,不發粘,易消化。且一煮即熟,長煮不爛,冷后加熱仍保持原樣、原味。因條細心空,吸水力強,食時,湯面各半,但將面挑起,卻不見碗中有湯;放回碗中,湯水又復析出,是該面最為獨特之處。
故城“龍鳳貢面”,分為龍須面和鳳尾面兩種,龍須面因條圓空心、細如龍須而得名;鳳尾面因條扁平直、薄如綿紙而稱之。該面選用故城半沙地特產的硬質小麥面粉,和以香油、蛋清和其他佐料,手工抻制,陰干而成。其色白微青,柔韌晶亮,條細如須且空心,一煮就熟,久煮不爛,吃起來味厚、細軟、有口勁。面條吸水后,一箸挑起,碗內無湯,放下則清湯滿碗,令人拍案叫絕。
故城熏肉
故城熏肉歷史悠久,它以鮮豬牛肉為原料,加入幾十種藥材和調味品精心加工而成。做出的熏肉色澤棕紅,皮爛肉嫩,表里一致,肥而不膩,瘦不塞牙,味道醇香。
故城熏肉歷史悠久,它以鮮豬牛肉為原料,加入幾十種藥材和調味品精心加工而成。做出的熏肉色澤棕紅,皮爛肉嫩,表里一致,肥而不膩,瘦不塞牙,味道醇香,具有開胃驅寒、消食保健作用。熏鴿選用優質肉鴿,成品色澤金紅,熏香味濃,入口醇香,營養豐富。故城熏肉不但在縣內享有盛名,還暢銷衡水、石家莊等周圍城市,成為宴席、禮品之首選。
郭莊旋餅
郭莊原歸屬山東武城縣,現歸河北故城縣“旋餅”是山東省武城縣的傳統名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崇禎17年春,闖王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經武城聞香下馬,帶領身邊的隨從徑入用葦席搭成的餡餅蓬,飽食之余興致勃勃的觀看了餡餅師傅的制作過程。先是看到大師傅熟練的搟皮、加餡、卷包,形成后大師傅又在手中旋轉拍打成餅狀,放在鏖子上烙成微黃色,之后又放入用碎瓦子鋪滿的地鏖之中,炙烤成金黃色。闖王看了連連稱贊:“好!好!好!我走遍天下第一次看見如此玄妙做法,難怪此餅有如此特殊的香味。于是又指著蓬外的招牌說:“此餅不如叫‘旋餅’更為合適!”于是,“武城旋餅”便傳遍了魯西北大地,繼而聞名全國。
旋餅以羊肉作餡的歷史最悠久,制作方法也最傳統。當然,也可用豬肉、牛肉、韭菜雞蛋、白菜豆腐等做餡料,這要看個人口味。以羊肉調餡為例,羊肉切丁,香菜切末,加甜醬、香油、大蔥、姜末及調味作料充分攪拌均勻。和面,講究水多面少。普通面粉,加清水,用手順時針攪拌半小時以上,以面不粘手、不粘盆為宜。旋餅的包制方法非常獨特,準確地說不是包餡而是卷餡。把軟軟的面皮搟成一片牛舌般的長條,抓一把餡,長長的排在面皮上,提起面皮由外向懷里卷,富余的面皮撕下去,旋成一個團,用手拍扁,這樣一圈面一圈餡,似漩渦狀,仿佛水面上的圓型波紋,一圈一圈的蕩漾開去……在旋餅的技藝里,卷餅是基本功,就是有人手把手地教,一時半會兒也學不會,初學者常常會卷成面疙瘩,更別說皮餡均勻了。
武城旋餅制作過程特殊。造就了其獨特的酥、香、焦等口味。武城旋餅選項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精選。其制作更加講究,和面要根據四季溫度的不同掌握軟硬,并反復的揉捏。餡有豬、牛、羊肉和雞蛋的。其成品厚如指大如盤、色為金黃、入口外酥里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無窮。
故城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京杭大運河西畔,西北距省會石家莊150公里,東與山東省武城縣及德州市隔衛運河相望。故城縣轄9鎮4鄉,總面積941平方公里,2013年,故城縣總人口為5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