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就在彈指一揮間,2017年就這樣過去了!
回顧過去這一年的餐飲行業,你有沒有錯過了哪些風口和機會?
總結過去,才能繼續前行,展望未來。
那么,在新的一年里,餐飲行業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一起來看看這份餐飲風向標吧!
來自汕頭的姑娘小莉是廣州某家互聯網公司的行政,每天中午吃什么成了她最糾結的事情。直到去年8月中旬,她發現公司所在的寫字樓的美食廣場開了一家澄海鹵鵝飯店。
作為今年最為火爆的品類,潮汕鹵鵝在一年之內便深入人心。陳鵬鵬鵝肉飯店、物只鹵鵝、獅頭牌鹵味研究所、春梅里、潮梅里、天天鮮等一眾鹵鵝品牌瞬間迸發。其中,物只鹵鵝和獅頭牌鹵味研究所均獲得千萬級別的融資,2018年,分別在廣州開出80家和50家分店。
▲物只鹵鵝花城匯店
鹵鵝僅是其中一個地方代表品類,像重慶小面、串串香、潮汕牛肉火鍋等地方特色美食也已被挖掘出來。
行業專業人士預測,在消費升級和供應鏈的雙重推動下,地方小吃業已進入爆發臨界點,成為未來幾年最有發展潛力的業態之一。
在各大外賣平臺瘋狂燒錢的發酵之下,外賣已經成為了當下消費者慣常的就餐方式。
今年8月份,餓了么宣布與百度外賣合并,至此,外賣平臺由三足鼎立變成了兩雄爭霸的局面,外賣下半場的競爭愈加激烈。
然而,另外一邊的情況是,外賣對于很多餐廳而是,是一個深坑,平臺的高抽傭、流量和排名只能靠錢買的詬病不斷出現。
事實上,在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后,美團外賣官方曾表示,外賣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美團愿意和同行者共同努力,做大外賣市場;而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就曾表示,目前外賣在整個國內餐飲行業的滲透率不到5%,從成熟市場的經驗表明,滲透率達到30%之前,行業還會保持高速的增長。
自建外賣平臺有兩大方面的優勢:
從品牌自身的角度,加入龐大且前景廣闊的外賣市場,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門店經營的天花板;
從市場角度來看,多方的入局還能挑動外賣“雙雄”的神經,給外賣行業未來發展增添更多的變數,同時也給餐飲商戶和越來越趨向理性的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綜上,2018年,自建外賣平臺或是餐飲企業分羹外賣市場的一種方式。
外賣業內人士向紅餐網記者表示,2017年整個外賣市場有2000億的容量,除了自建外賣平臺之外,不少連鎖品牌已經開始發力外賣市場,而“堂食+外賣”模式則成了連鎖品牌順勢而為的轉型方向。
譬如西貝,在快餐業務叫停之后,西貝希望借助外賣專門店的方式來破冰重生,2017年11月26日,西貝在麥香村的舊址上,重新開張了旗下首家外賣專門店。
▲西貝外賣專門店
然而除了西貝之外,不少餐飲連鎖大牌如海底撈、必勝客、松哥油燜大蝦、樂凱撒、星巴克等,都將外賣從堂食店剝離出來,做起了外賣專門店。
如果說自建外賣平臺是餐飲企業分羹市場的橫向選擇,那么從寄生于堂食,到外賣專營店,是外賣市場縱向發展的必然結果。?外賣專門店在將來會進一步升級進化,在愈加獨立的同時也在探索與堂食店的體系化補充融合。
隨著消費升級及技術的更新迭代,“餐飲+零售”不再只有出售預包裝食品(如廣州酒家的月餅、粽子)、售賣餐飲周邊產品(如星巴克賣杯子、麥當勞賣玩具)等形式,而是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就如今年海底撈、大龍燚、小龍坎等火鍋品牌推出的方便小火鍋,就像一個新物種一樣,席卷了整個餐飲業。
從宏觀上來講,零售化的模式為傳統餐企模式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是餐飲業態融合零售的發展模式,對于單一的個體餐飲商家來說,前期的投入巨大,但長期發展下去則可以衍生出一套標準化體系,有利于餐飲品牌未來的連鎖化發展。“零售+餐飲”,這種鮮明的商業模式或將重新定義餐飲行業,或者說將可能給餐飲行業帶來一次大洗牌。
當線上線下的邊界變得模糊并逐漸消失, “零售+餐飲”走向深度融合,或將成為2018年餐飲業的前景方向。
說到“店中店”,不得不想起在賣場里面開餐廳的宜家家居,四五百平米的餐廳提供種類繁多的北歐風味簡餐,生意比許多專門的餐廳還火;還有超市內部搭建起的餐廳,各種花樣不僅吸引了大批客人在這里嘗鮮用餐,甚至讓許多餐飲人看了都覺得新鮮。
如今,在餐廳里面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店中店”。
比如,呷哺呷哺在旗下火鍋品牌湊湊火鍋加入的“火鍋+茶飲”新模式,據了解目前在湊湊的門店里,茶飲的銷售占比為18%,而一般火鍋店的飲品占比極低,多為5%以下,這樣的飲品銷量在火鍋行業里算是很高了。
再如,今年的爆款品類鹵鵝,像陳鵬鵬鹵鵝飯店則在門店里面加入潮汕地區的特色小吃——甘草水果,將新鮮水果切塊,再用甘草汁腌制,再撒上些酸梅粉、口感爽脆,味道酸甜,吃完鹵鵝點上一份水果,既清新又解膩。
未來,餐飲品牌可以通過店中店這種“業務嫁接”的方式,將客流導向新的領域,這樣一來,既激活了原有的客源,還能保持品牌的新鮮度,從而占領更多的細分市場。
隨著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2017年餐飲行業智能風興起,智能支付、智能點餐、智能收銀等智能系統應運而生,以美團智能POS為例,商家可以真正實現一店一機,實現便捷、聚合、高效的收銀,提高餐廳的收銀效率,節約成本,從而提升翻臺率。
▲美團智能POS機
在2017年的10月份,馬云的無人餐廳更是把餐飲行業的智能化推向了新高潮。而人人湘的“四無餐廳”、肯德基KPRO餐廳的“刷臉支付”、德克士首家“無人智慧餐廳”等,均打出了“無人”概念。
綜上,我們可以預測,在2018年,餐飲行業或將進入全面智能化接階段。
總 結
2018年,餐飲業的品類將愈加細分,商業模式愈加精細化和智能化。
然而,對于快進快出的餐飲行業而言,無論是品類的選擇,還是商業模式的轉變,只有抓住了趨勢,才能抓住未來!
添加關注,餐咖君帶你高效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