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古早味」是青春常熟全新打造的以美食為媒介、以城市記憶為靈魂的專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精致的食物脫胎于精致的文化,精致的文化根植于精致的城市。而這些,最終匯聚成物阜民豐、崇文尚和的文明潮流,浸潤著歷史的河床,成為我們生活的這座千年名城的溫暖底色。古早味意為“懷念的味道”,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青春君將會帶你尋找一個個深巷里的虞城老味道,憶虞城往事,請看青春常熟。
清朝同治三年春天,戰事緊迫,太平軍即將攻打洋槍隊,老百姓想為太平軍提供干糧,紛紛拿出家里的面粉,人人去地里挑薺菜。有個叫做陳阿二的糕餅師傅,和面、掐坯、搟皮、包餡、攤平、下鍋,鍋下火旺,鍋里油熱,餅不消片刻就煎熟了,連夜做了好多餅,送到了太平軍營。
第二天陳師傅把剩下的面坯、餅餡、煎餅的爐子等一起裝到一輛拖車上,拉到街上,頓時街上飄香四溢,人頭攢動。
有好事的問了:“阿二師傅,你做的這個餅,叫啥餅???又方便又好吃,總該取個名字吧?”
?
“這個,這個嘛?”他敲敲鍋子,又拍拍爐子,拍拍拖車,脫口而出:“就叫——拖爐餅吧!”
?
不知你是否記得小時候?
放學鈴一響起,捏著幾枚硬幣跑出校門,或是拉著爸爸媽媽的手,買一兩個剛剛出爐的還冒著熱氣的拖爐餅,咬一口,里邊兒的餡料是咸甜的,面上還有一層鋪得滿滿的白芝麻,這種幸福感大概是唯一能和放學扔掉書包相媲美的。
虞城古早味第一期,青春君想做一個拖爐餅給你吃,希望你能喜歡。
最近的虞城在一波酷熱后好像按下了雨天的開關。
斜風細雨,來到了位于塔弄的「百年同龢」。
拖油餅的酥皮需要特別的準備。面粉、豬油、麥芽糖、水、酵母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攪拌再發酵。
皮和酥各經過不同的準備,切成小塊,嚴格稱重,保證質量。
一個皮裹住一個酥,擺放整齊。
這時,它還要經歷一個復雜的過程,攤開卷起攤開再卷起。
面皮需要再醒一會,為了到時更好更酥的口感。
提前準備好的糖豬油蘸取洗凈切細的薺菜,用面皮包裹住。
搟平,涂上一層金黃的蛋液,丟入芝麻碗。
一個拖爐餅的雛形就有了。
最后一步。
放入電餅鐺,正面四分鐘,反面三分鐘。
油滋滋熱騰騰的拖油餅就出爐了。
爐上騰騰的熱氣氤氳升起,在空中緩緩飄散,后面是錯落無致的小樓,還有追逐著甩著書包的小孩兒,飆著車追風少年一樣沖進小路的三輪小貨車。
這只扁扁圓圓的餅帶來的不單單只是味覺上的滿足,而是匯聚了幾代常熟人的記憶。
孩提時期,拖爐餅握在父輩的手上,在被確認不燙手后,交到了自己手上。這張餅的味道,是溫潤,是對親情和鄉情的原始感受。
中年時期,拖爐餅只能存在于念想中,對于離家在外的人來說,曾經司空見慣的滋味,如今也是魂牽夢縈的家鄉味道。這張餅的味道,是曲折,是在艱苦創業之余識得人間百味后的鄉愁之味。
老年時期,終于成了自己手握拖爐餅,孫兒扯著自己的衣角嚷嚷著要吃。朝花夕拾,才發現這張餅的味道是圓滿,是不同時代的人們,將餅里包含的美好感情,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和美食記憶一樣被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還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代又一代的常熟人前仆后繼,艱苦創業,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奮斗。這看似普通的一個個小家夢,卻匯聚成了我們每個人的中國夢。
老味道之所以迷人,大概因為它總勾起人關于“生活”本身的眷念——有記憶,有故事,有鄉愁,有情感。在那里,總能覓得一抹溫柔。
「虞城古早味」帶你吃下這抹回憶。
福利來咯!
各位吃貨,此時是不是正在舔屏?
為了感謝大家的熱情關注,
團市委和百年同龢一起送出8份拖爐餅
(每份2個)
給你最溫暖的回憶!
獲取方式:在本條微信下留言評論,青春君將選出8位粉絲送出拖爐餅。憑回復“青春君溫暖你的味蕾”至百年同龢領取。
地址:常熟市方塔商苑二區6號樓1號
領取截止時間:2017年8月28日17時
編輯 青春君 錢金宇 楊曦迪
特別鳴謝 提供拍攝的百年同龢
精彩推薦
青春耀虞城 | 今夜,常熟少年石雨豪閃耀倫敦,帶你走近不一樣的他!
常熟學霸們告訴你,和錄取通知書合影的正確姿勢?。ㄎ哪┯懈@?/span>
《朗讀常熟》上線了,期待你的freestyle,快來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