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淀粉的愛源遠流長,這是光,這是電,這是不可替代的能量。嗯好的,我們今天要說的其實是煎餅。
全球各地的人都在不約而同地做著一種類似的食物——面粉混合雞蛋煎炸好的餅,要不然裹些肉,要不然蘸些醬,或者就著新鮮水果一起吃,或者混搭個果醬,要么是咸口,要么是甜口。
顯然,人類的想象力都用在了拓展淀粉的各種吃法上,當然成果也是顯著的,看看下面這幾種,有機會你都可以找來嘗嘗。
注意,這里討論的主要是煎餅,不是披薩那種意大利大餅,所以肉夾饃,窩窩頭之類的就不在這個清單之列了。
1.南亞 ,Dosa
Dosa 是以扁豆糊加發酵米、水調配而成的米糊,放置在大型鐵板上煎烤,制成香脆的薄餅,包上辛香的土豆泥,然后蘸著椰子酸辣醬、泡菜、西紅柿扁豆醬等餡料吃。在南印度常被當做早餐。
2.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Injera
Injera,是埃塞俄比亞的一種薄軟餅。主要材料是 Teff 面粉,Teff 是種無筋面粉,通過 2-3 天長時間的發酵,成為發酸的面泥。最后攤成薄的軟餅。
手抓菜“Wot”有魚、羊、雞、牛和素食為主,配上不同的配餐和 Injera。
吃的時候,在 injera 餅里掰一小塊,用這塊餅從盤子里夾一點菜,一起放到嘴里。一般盤菜底下還墊著一張 injera,要把盤底的那張餅吃完了,這一整餐才算吃完。
3.奧地利,Kaiserschmarrn,又叫皇帝松餅
如今是奧地利的平民甜點,正如她的名字,皇帝松餅有著奧地利皇室的高貴血統,一口一個的面包,沾上杏子果醬食用味道更佳。
4.摩洛哥,M’semen
摩洛哥松餅,由粗粒小麥粉制成,有甜的、辣咸的味道。薄餅抹上黃油或是再加上辣味的碎肉或是蜂蜜吃,常常做成卷餅的形式。
5.意大利,Farinata
Farinata 源自意大利西北部的熱那亞,是由鷹嘴豆面粉、水和油做的美食,放在燃木烤箱上用銅鍋烤熟。表面呈金黃色、香脆可口,里面酥軟。在和好的面粉里加入迷迭香或是琉璃苣亦或是切成薄片,做成不同的風味。這種餅在法國南部也很流行,法國人叫它 socca 。
6.法國,Crêpe
法國的煎餅 Crêpe ,也叫可麗餅 ,是法國很常見的街頭小吃。
Crêpe 起源于布列塔尼省,鬧饑荒時當地人把儲存的面粉拿出來制作出這樣簡單的食品,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后來就成為當地的傳統美食,并逐漸傳播到法國甚至世界各地。
Crêpe 餡料可以五花八門,當飯吃的一般加些火腿,當零食吃就來點水果。雞蛋、火腿、奶酪、洋蔥、西紅柿、鮭魚、牛肉都可以任意組合。
7.美國,就叫 Pancake
美國的煎餅就是薄薄的,松松的,也可以夾著香蕉、藍莓,澆上一些楓糖汁,也可以配上一些培根肉。
8.斯里蘭卡,Hoppers
Hoppers 又稱 Appam,有點像我們的煎雞蛋,但是斯里蘭卡人加入了面粉,使得雞蛋下面有一層蓬松的 Flour,可以當卷餅來包著食物吃。但煎的時候,雞蛋主要是留在正中間,周圍邊緣才是面粉。
9.日本,御好燒
御好燒,是日本的一種面食,很像中國媽媽常做的“糊塌子”。 日本御好燒具有代表性的分為關西派和廣島派。 也有國人把御好燒譯為“什錦煎餅”,這倒是易于理解,因為御好燒是面粉、蔬菜、肉、魚等材料混合燒制而成。
10.中國,雜糧煎餅
神州大地的確是有很多餅,從四川的鍋盔到陜西的肉夾饃,但真的能有煎餅風韻的應該算是山東的雜糧煎餅。反正精神內核也差不多,和上面提到的煎餅一樣,外層的餅是有面粉和雜糧混合攪拌然后上鏊子烙成!
其中煎餅的衍生食品菜煎餅則是香脆可口的美味佳肴之作。但中國菜煎餅的制作工藝卻不像國外那樣正規規范,大多數都還停留在地攤文化當中,選材用料有待提升,食品安全問題有待考究。
一個堂堂民俗名吃為何不能登上高雅之堂?為何只停留在地攤經濟之中,為何不能像西方的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一樣成為時尚快餐?
來源:臨沂熱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