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動力阻力分析
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總有兩種相反的力,在影響用戶的行為,一個是動力,一個是阻力。
要想提升轉化率,就要分析出用戶在購買的過程中阻力和動力,分析出具體阻力和動力分別有哪些,然后將阻力盡可能地減少或降低,不斷的增強增大用戶的動力,最終實現運營結果的最大化。
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后,你會發現轉化率提升無非就是增強動力、減小阻力這兩件事。
由于不同的產品運營場景千變萬化,這篇談論運營細節的文章,結構上會有些散,但重點在于幫助你透過每個細節去思考運營的本質。
購買頁面的轉化率
為什么從購買頁面的轉化率開始說起?因為電商購買頁轉化率最有代表性,也是轉化率優化程度最高的一種場景。
我本人并沒有從事過具體運營電商的工作,但我很鼓勵大家研究學習電商和游戲行業的運營,這是兩個最注重轉化率的行業,因為這兩個行業做事的結果和轉化率直 接相關。其他領域的互聯網產品可能會有更多重指標,而電商轉化率如果很低,幾乎就完全玩不下去了。在電商上有很多非常成熟的運營方法和思想,可以學習借鑒 到其他領域。
我們來看一個場景,小明同學打開了一個商品介紹頁面,本文將從他開始了解產品到最終下單購買整個過程,分析出現的各種動力和阻力。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舉個栗子(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你打我呀)
小明是個畢業1年的運營人員,無意中打開一個從沒見過的網站,正在銷售一本號稱”能有效提升運營能力的寶典”400頁干貨《運營控》,售價400元,當天購買只需99元。
我們看一下這個過程中的小明的動力與阻力:
痛點是這一年來做運營做得很苦,盡管很努力但沒什么成果,現在很迷茫,想要找解決方案;
爽點是“有效提升運營能力”;
附屬價值是“運營能力提升后,升值加薪出任CEO贏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
定位相符是這本書定位是否和小明“畢業1年的運營人員”相符,如果是寫給沒經驗的大學生看的,小明很可能就不會買了;
沖動是在前幾個因素中有些讓小明動心之后,包括“當天購買只需99元”,會產生的一種超越理性判斷的動力,甚至自我都很難覺察,這種動力在很多厲害的產品中有很大作用,但這會隨著時間逐漸降低。
信任感是用戶對于商戶的信任,基于信任才會相信產品介紹的真實性,才會有下一步的交易過程,缺失信任感會懷疑:“這個從來沒見過的網站,會不會是一個騙子網站?”
價格是“99元”,小明會想一本書賣99元是不是有點貴了;
產品理解障礙是指這本書本身是一本非常有干貨又案例豐富、內嵌掃二維碼可看視頻、參與線上討論、查看最新案例的書,但頁面上用了“最新3D閱讀互動體驗模式”, 用戶看完無法理解這個特點;
對產品有疑惑是指用戶看完介紹后,產生如“如果不好可以退款嗎”“有讀者交流群嗎”這樣的疑惑;
購買體驗是指查看過程中閱讀舒服、跳轉快速、支付方便等;
理性往往是快速完成購買的大敵,會極大延長用戶決策時間。
補充解釋:“產品理解障礙” 和 “對購買有疑惑”是有不同的,一個是無法很好地將產品特點描述到讓用戶充分理解,另一個是用戶自身會對購買有疑惑,舉個例子,前者是有些用戶理解不了“什 么是高通曉龍810處理器”,后者是有些用戶想“我日常用需要用高通驍龍810處理器嗎”。
“附屬價值”不是“爽點”嗎?嚴格來說,是的。但之所以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運營人員在總結產品”爽點“的時候,經常只停留在產品本身,而容易忽略附加價值。買瑪莎拉蒂的客戶主要買的不是“爽點”速度,而是“附加價值”身份感。
視覺體驗提升
視覺體驗好不好是關乎“產品理解障礙”這個阻力,極大影響購買的轉化率。
分享一句話給大家:“用戶沒有任何義務透過你糟糕的頁面,辛苦尋找你產品的亮點并最終把錢交給你”。
介紹頁面是否體驗友好?排版上是否閱讀起來輕松簡單?看起來是否專業?是否讓人有信任感?移動端閱讀體驗相應優化過了嗎?這些都會影響用戶的轉化率。
視覺體驗的學問很深,這里我不深講,舉一個純文字排版的小栗子大家體會一下。
一圖勝千言,圖形化界面會比純文字有更好的閱讀體驗,視頻又比圖文更有說服力。
善于使用同色深淺和字體大小來區分不同文字的層次,而不僅是用不同的顏色,顏色超過3種反而會讓人失去重點,而且觀感變Low。
我挺注重在我的文章中排版和配圖的,就是因為希望我的用戶不會因為排版不好而降低對我文章的判斷。盡管我是理科生缺少藝術修養,還是盡量做出閱讀體驗更好的文章。
推薦一本書《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是一本專門寫給非設計人士看的設計修養書,掌握其中的一些設計原則,至少讓自己對于美丑有判斷,不太會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
當然,視覺一定是要和本身的產品定位人群有關,58同城和趕集網這樣神奇的網站,觀感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是他們請不起好的UI設計師嗎?
肯定不是!58同城上市18個月后花了16億美金投資并購14家企業,會請不起一個設計師?去年有一次我邀請58同城的高級副總裁陳小華到百度分享之后,對58這家公司肅然起敬,這個團隊對于產品和市場的理解確實很深,對于大改產品沖動的理性與克制。
58同城的用戶大部分是來自層次較低的人群,如果把網站做得過于酷炫,反而會阻礙了用戶的判斷。舉個極端的例子,某建筑隊招工地點選在JW萬豪酒店的牡丹國賓廳,民工們看到招工通知后敢去嗎?大部分應該會在想這是不是騙局?
打消用戶防御
人天然是有防御心理的,用戶在行動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的懷疑:這是不是騙人的?真的和描述的一樣嗎?如果有問題會怎么處理?
帶著防御和懷疑,必然會阻礙很多用戶的轉化率,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阻力。
消除用戶防御的兩大方向:
1. 建立信任感:建立用戶對產品方的信任感
2. 解除疑惑: 有疑惑可以出相應的保障措施來解除
建立信任感的方式:
1. 客戶見證案例 將客戶中比較成功的案例展現出來,帶照片和評價,這比較容易讓其他用戶信任。在初期無客戶案例時,為了獲取更多有效客戶案例,可以采用降價或者免費體驗的方式先讓一部分用起來。
2. 闡述公司優勢 用戶不是你公司的員工,你不說他是不知道你公司的優勢的,可以主動展示你的團隊優勢、融資情況、獲獎情況、牌照、行業認證。
3. 請名人代言 不一定要請明星,細分行業里比較知名的人物也可以。創業公司就經常請自己的投資人來代言,徐小平和李開復就經常會為自己投資的公司產品代言。
解除疑惑的方式:
1. 加上Q&A(常見問題)將預想到用戶容易產生的問題寫到Q&A里。這個Q&A寫完后可以根據與用戶互動過程中不斷迭代,最大程度地覆蓋用戶的常見問題。
2. 設立保障制度有些客戶的擔憂是鴻溝巨大的,僅僅通過文字解答是很難打消用戶的顧慮,這時就需要設計一定的保障制度來讓客戶的顧慮打消。歷史上很成功的案例 就是支付寶退出的擔保支付的出現,讓用戶的錢不會直接打入商家賬戶里,讓用戶獲得一種保障制度,從而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