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難題, 對穩定農業生態平衡、解決大氣污染、緩解環境污染壓力、促進農業、環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 歸納其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及措施, 為日后農作物秸稈的發展利用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農作物秸稈; 發展; 對策研究;
我國秸稈資源豐富, 且產量巨大, 已成為世界上秸稈產量大國。但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 大量的秸稈都被焚燒或遺棄, 這不僅是對秸稈資源的嚴重浪費, 也是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 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 秸稈的地區性、季節性、結構性過剩等問題更加凸顯。為了促進中國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政府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問題相當重視, 并提出了“五料化”重點領域的應用,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秸稈使用中存在的“三低一重”的問題依舊嚴峻。因此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是時下我國國情的需要, 積極探索秸稈利用的新道路, 找尋擴大秸稈資源效益的新方法, 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是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迫切需要[1]。
1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秸稈回收難度大;政府指導宣傳推廣以及政策扶植不強;新技術的投入和研發力度不足;市場機制不健全, 未調動起農戶和企業的積極性[2]。
1.1 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 方式單一
從目前農作物秸稈的利用上來看, 多樣性發展不均, 主要是以秸稈直接還田為主, 而作為飼料、生物燃料, 基料等方面應用量很少, 產業化發展就更加的落后。
1.2 秸稈回收難度大, 多數就地處理
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 秸稈的收儲體系還不完善, 收儲點的規劃和建設還都處于起步階段, 大規模的推廣和執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由于城市經濟發展較快, 青壯勞動力都進城打工, 種地多以老人和婦女為主, 且秸稈田間分布零散, 所以農民對秸稈回收意愿不強。并且回收秸稈時存在運輸成本高, 經濟效益低的問題, 更制約著秸稈回收再利用的發展[3]。
1.3 政府宣傳推廣以及政策扶植力度不足
近年來, 國家一直宣傳農作物秸稈是一種寶貴資源, 要變廢為寶, 將其轉化為經濟效益。反之, 棄之為廢, 燒之有害, 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國家一直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及農戶、企業對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進行資金投入, 但還未形成有效穩定的機制來保證政策的執行, 且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補貼, 資金量不足以調動農民和企業對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
1.4 新型農業科技投入、研發和推廣力度不足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推進需要科技創新的大力支持, 以及完善的服務體系的輔助。一是我國的秸稈收集方法比較落后, 機械化程度不高。開發新設備的研究機構、企業也不多, 專業的科研人員短缺, 投入的研發資金不足;二是農民素質不高, 不會主動學習和使用新技術、新機器。推廣跟不上, 更難提高新科技的普及率。
1.5 市場機制不健全, 農民積極主動性不高
市場對秸稈綜合利用前景的短視, 農作物秸稈的經濟效益表現不足, 使得市場上的優勢資源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秸稈的使用開發中來, 未展現出秸稈的巨大綜合效益, 無論是經濟上的收益, 還是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對策與建議
2.1 完善秸稈使用的多樣化、多維度
秸稈的使用場景多種多樣, 應深挖農作物秸稈自身的資源潛力, 大力發展秸稈的炭化、活化技術;秸稈轉化為食用菌培養料的技術;秸稈轉化為清潔能源、新能源的技術;秸稈轉化為優質飼料的技術;秸稈轉化為土壤肥料的技術;以及秸稈為主要原料的工業化產業的發展[4]。
2.2 建立健全秸稈回收處理體系
政府要加快秸稈收集點的建設, 提高秸稈收集點的覆蓋面積, 建立和完善秸稈回收、運輸、處理等相關體系。推廣秸稈回收的全程機械化 (包括秸稈收獲、粉碎、打捆) 解決田間農作物秸稈的回收、處理的難題。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有力保障秸稈綜合利用的開展
政府要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識, 使其上升到國家的戰略層面, 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手段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 在政府財政補貼, 科技創新研發項目的設立, 信貸發放, 稅收減免等方面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積極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益處———利國利民, 改善生態環境, 積極引導秸稈資源的有效利用, 激勵大眾都參與到秸稈綜合利用的發展中來[5]。
2.4 注重創新科技投入和研發, 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不斷加強產學研方面的結合, 在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開發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 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 技術領先的相關農業機械。
2.5 完善市場機制, 推進秸稈產業化進程
擴大秸稈資源的綜合效益, 完善秸稈資源在市場上的循環使用, 推進秸稈產業化進程, 使得秸稈資源在養殖、種植, 新能源、清潔能源, 工業原料等方面環環相扣, 盡最大程度發揮秸稈資源的效益, 減少污染排放, 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立志.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產業發展[J].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7, 32 (10) :1125-1132.
[2]肖體瓊.中國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世界農業, 2010 (12) .
[3]畢于運.秸稈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J].行政與法, 2012.
[4]王金武, 唐漢, 王金峰.東北地區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與發展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 2017, (05) :1-21.
[5]石祖梁, 劉璐璐, 王飛, 李想, 常志州.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發展模式及政策建議[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16, 18 (06)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