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最值得關注的微信媒體
娛樂.美食.新聞.便民.招聘.活動.旅游
微信號:xiapuq 合作電話:0593-8050877
1
首次將餅與中秋的月亮聯系起來,是唐代大將軍李靖八月十五征討匈奴得勝而歸,唐高祖接過吐魯番商人獻上的胡餅,笑指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
2
最早“月餅”一詞見于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等同時存在,并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梢娺@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
3
后來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4
到了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后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5
如今,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湯圓、春節吃餃子一樣,都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承載著團圓、親情的民族情結。
“面粉、雞蛋加糖做成皮,配上綠豆餡,抹一點點花生油,這就是那個時代的高級月餅。盡管樣式少、口味單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種月餅還是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才消費得起。
(?五十年代的中秋月餅盒)
(?中秋做月餅)
其實現在稱的月餅,在那時其實就是餡餅。幾小粒碎花生、一點冬瓜糖,點綴點棗泥做成餡,用紅糖和面粉碾成皮。偶爾在餡里頭擱點炸完油剩余的豬肉肥膘渣,簡直就是上品了。用制餅模具在餅上印些許花紋,因為油少,餡餅經常出現板結的情況。
那個年代,月餅在那一代人眼中依然是稀罕物,想要過過嘴癮,不僅要有錢,還要有月餅票,餅票是按人口定量分發的。一張餅票買得到4個月餅,這已經算是較高的待遇了,量少愈顯珍貴,當時經??梢钥吹皆谔秋灥昱抨犢I月餅的隊伍。
當時,糕餅店做成的月餅全是裝在一個大籮筐里,賣的時候,用牛皮紙隨便一裝就帶走了。那那一輩人的印象中月餅是:質量差的面粉加上粗糙的紅糖,再抹上一丁點油,比現在常見的月餅要大一些,但吃起來非常干澀,口感很差,所謂的“餡”是一小團硬邦邦的東西?!?/span>
上世紀80年代,節日對孩子來說,是能夠“大吃一頓”的契機。每到中秋節,基本家家戶戶都會自制月餅,國家提供的免費面粉經過粗略加工,裹些花生仁,在木質的月餅模上輕輕一壓,一個個或圓形或菱形的月餅基本成型。稍微過油微炸,月餅就算是“大功告成”。
90年代,月餅逐漸走向市場,人們已經可以從供銷社買到帶鐵盒裝月餅,但這在當時依然算是比較奢侈的消費了。
“鯉魚餅”有“鯉魚躍龍門”之意,福州舊俗就是,每到中秋佳節,長輩特別是外公、外婆都會送外孫、外孫女“鯉魚餅”,并將餅用紅繩掛在孩子胸前,表達長輩對晚輩從此萬事順利、平安吉祥的期望。
(?傳統“鯉魚餅”)
“鯉魚餅”呈巴掌大小,是一對頭尾相連的鯉魚形狀。它的制作原料有面料、糖和水等,將面團壓入模板成型后倒出,放入烤箱,取出后便制作完成。雖無任何添加劑,但在干燥的環境下,“鯉魚餅”保存一兩年都沒問題。
(?經過改革創新的“鯉魚餅”)
一、炒:糯米和少許八角、陳皮炒至散發香味、顏色微黃;
二、磨:將炒熟的糯米磨成粉,篩子篩去大顆;
三:潮:在地上放上草紙,鋪上糯米粉,擱置三天,接地氣,不上火;
四、制:將白糖熬成液體,豬油、芝麻倒入,迅速用手抓,在模具上按壓,月餅就成型了。
剛被手工打制出來,還帶著溫度的時候,忍不住咬上一口,唇齒間彌漫著豬油和著糯米粉一起散發的香味,嘴里就不禁泛出口水。
漳州傳統月餅的種類并不是很多,有豆浦餅、肉浦餅,還有各種水果餡料的月餅。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傳統的豆浦餅和肉浦餅。
豆浦餅的餡料就是豆子。肉浦餅餡料更講究,由花生,肉,冬瓜,芝麻混合而成。一切都做好之后,放進烤箱,十多分鐘后,香噴噴的月餅就出爐了。這些新鮮出爐的月餅形似圓月、色澤金黃、皮薄餡足、氣味香甜,咬上一口酥得掉渣,真是別有滋味。
霞浦本地月餅好像就是這種,福鼎月餅主要三種:麻姑餅、五仁餅、麻晶餅。麻姑餅少油,上貼餅花,主要供小孩吃。五仁餅、麻晶餅制作講究:精肉、冰糖、花生仁、冬瓜糖等,味清甜,過去多敬老人家吃。
(栩栩如生的餅花圖樣)
莆田月餅主要特色在于月餅皮,月餅皮煎出來是一層一層的酥。而餡的重量更是要拿捏得當,月餅口感還取決皮和餡的配比,一個四兩重的月餅,配比是三兩餡一兩皮。餡主要是由花生、肉、糖、芝麻、豆子一起混起來的。在月餅出爐后,最后撒上一層薄薄的芝麻,吃起來香酥可口,根本停不下來。
▍資料來源:網絡 整理編輯:霞浦圈
【熱門閱讀】點擊下面標題 即可以閱讀文章
?霞浦小吃的背后,都有一句打動人心的道理!
?那一年 霞浦人打死也不會忘的25件事!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霞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