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是,產業機會已經擺在眼前了。但如果你還停留在技術AI的時代,那這個時代會進入第三次泡沫和寒冬。”云知聲董事長、CTO梁家恩在今日開幕的2019 云知聲 AI 技術開放日(Open Day)上海站上,談到產業AI時代的技術布局與展望時如此總結。
事實上,人工智能從學術走向產業,經歷過默默無聞、也經歷過AplhaGo打敗李世石的一戰成名,以及后來技術發展先于應用落地的泡沫,到如今,整個AI產業已經趨向回歸理性。那么整個產業真實的機會在哪里?挑戰在哪里?語音智能AI公司云知聲從云、端、芯的角度,在此次的AI技術開放日上探討了在物聯網時代AI的實際落地問題。
自2013年起,云知聲開始推進“云、端、芯”戰略,即云、設備終端和芯片。梁家恩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云知聲在產品上主要專注于云和芯片,而在業務上的設備終端保持開放。希望用這種全棧技術最大程度地激發 AI 技術價值,推動產業化落地。
也基于此,云知聲從交互入手,構建了語音感知、認知和表達技術、AIoT 芯片,以及超算平臺與圖像、翻譯拓展等多項技術,并將這些能力封裝在自研 AI 芯片之上,通過這樣一個“云端芯”一體化產品體系面向行業推出全棧式 AI 技術能力,幫助合作伙伴在家居、車載、兒童機器人、教育、醫療、金融、零售等多個領域實現落地,打造從 AI 技術創新到產業應用的生態閉環。
在整個物聯網落地的過程中,云知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李霄寒提到,與以往相比,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物聯網的AI化,也就是人工智能化。“我們發現很多物聯網設備、老的物聯網設備在人工智能上落地。以及隨著人工智能發展,也有一些新的、沒有見過的物聯網設備出現,在做大整個市場?!?strong>而在物聯網+AI的大背景下,市場對邊緣計算芯片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
梁家恩向解釋,邊緣計算由于其安全、隱私性的剛需,以及接近用戶終端的網絡覆蓋減少延時的優勢,正成為物聯網智聯網化的重要助力。李霄寒表示,在此基礎上,AIoT需要新的“SoC”(系統級芯片)。
傳統意義上的SoC是System on a Chip,“也就是上面有一個芯片,這個芯片可以做主控、邏輯控制、操作甚至有一定的計算功能?!钡窃谛碌娜斯ぶ悄鼙尘跋?,這個SoC需要重新定義了,定義成SkillS on Chip,“這個on可能是off Cloud,所以O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另外S也發生了變化,S原來是指的系統,在新的背景下,這個S重新定義為Skills,就是能力?!?strong>也就是說,物聯網芯片搭載設備不僅僅是要提供計算平臺,還要提供一定量的能力。
在會上,李霄寒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認為,與提供可運行動輒幾十個APP的通用平臺不同,物聯網方案本身就是一個APP。這個APP與手機APP的意思并不相同,既包含軟件,也包含硬件,芯片就包含在內。
而在原先物聯網解決方案中,對芯片的設計要求卻是“PAA”。PAA的意思就是Power(功耗)、Performance(性能)、Area(面積)。李霄寒介紹,芯片的面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本。做芯片設計的人PPA是核心追求的指標,得把PPA做到最優。因為之前做芯片面向的是通用平臺,比如手機、電腦,“你永遠不知道將來上面跑的應用是什么,它可能會跑幾十個應用、上百個應用。所以它要做的盡可能靈活?!?/span>
但在物聯網場景之下,一個芯片只會跑一到兩個應用,比如智能音箱,沒有GPS導航和支付寶,只能做聲音的交互?!八晕覀冊O計芯片時,對將來上面跑的應用要有了解,并且會反過來可以影響芯片的設計。另外就是芯片不需要那么靈活,針對這個應用做好就可以了?!?/span>
因此,在李霄寒看來,智能物聯網場景下對芯片的解決方案共發生了三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從傳統芯片設計思路上面向通用場景,變成面向垂直場景。“我設計的芯片可能就是面向智能印象、IPC(網絡攝像頭)或者空調等某些東西?!?/span>
第二個變化,從關注芯片本身到關注方案。也就是說,最后銷售給客戶的不再是一個一個裸芯片了,而是在芯片上把整個APP、軟件方案都做上去。
第三個變化,從提供硬件本身演變成提供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包括軟件的研發,還包括云,以及要把云、端、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方案,面向垂直場景、具備多種能力的整體性方案。
除此以外,AIoT對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的能力要求也從單模態提升到了多模態。以路邊最常見的攝像頭為例,視覺的識別如果能加上“聽聲辯位”,會充分糅合視聽各自的優勢,提高攝像頭安防、監測的功效。那么擴展到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還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定義為AI芯片的廠商,梁家恩認為,其實很多都在炒概念。芯片要找到應用才能存活,這也是智能物聯網存在的原因。他多次強調,云、端、芯這種全棧式服務是AIoT的必然解決方案,但是并不適用于所有企業,“AIoT成立的主要因素包括對AI算法的理解夠深、芯片的設計能力夠強,以及做通芯片應用?!?/span>
本文作者龔晨霞,微信:Gcx847076575,歡迎關注企業服務及產業互聯網的朋友添加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