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學問(微信號:bjxx77)老朋友請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博
新朋友?可點擊標題下藍字關注免費訂閱漲學問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漲學問“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最近這些天,牛街附近的居民,可以在位于牛街北口路東的郵局買菜了,而這一舉措正是2018年牛街社區為居民辦的新“開門七件事”之一,西城區第一家“郵政惠民生活驛站”就正式落戶牛街。
圖片來自“文明西城id:wenmingxicheng ”
據驛站主管介紹說,驛站早6點到10點運營,每天安排分送兩波新鮮菜品,菜品對接蔬菜基地,以自采自銷的配送模式,確保到店菜品新鮮,且具有價格競爭力,同時還盡可能地按居民需求增減品種。
圖片來自“文明西城id:wenmingxicheng ”
優越的地理位置、新鮮的果蔬菜品、實惠的價格、直接對接蔬菜基地的營銷模式、細節優化的服務都提升了“郵政惠民生活驛站”的吸引力,街坊四鄰紛紛光顧于此。
圖片來自“文明西城id:wenmingxicheng ”
地址: ?牛街4號(近牛街清真超市)
電話:010-63572269 010-63572268
因為這一片兒的清真美食很對姆們哥倆的路子:春天吃烤串、夏天吃烤肉,秋天吃爆肚,冬天吃涮鍋子和羊蝎子,春節吃年糕和甄糕,一年四季喝豆汁兒,還有炸糕和松肉......
這些美食美味,小北趕公交,擠地鐵,排長隊,去牛街吃上一次可是要大費周章吶;反觀表弟,下樓遛彎出小區溜達幾步就都嘗遍了,真是沒法比呀!
也正是托了這些清真老店、美食名吃的福,牛街幾乎是京城內最“網紅”的街道了,隔三岔五的美食攻略、top榜單上,都能看到牛街的身影??膳=诛@赫絢爛的歷史,可并不全在“吃”上喲!
起源石榴街
北起廣安門內大街,南至南橫街的牛街,是北京的穆斯林聚集區,很多人想當然的將清真牛羊肉與牛街的得名聯系到了一起。
其實,早在清代,牛街本地的居民喜種植棗樹和石榴樹,于是逐漸把東西走向的兩條長街稱為棗林前街和棗林后街,把南北走向的街叫“榴街”。?
久而久之,人們說起“榴街”不如“牛街”順口,又因住戶多從事養牛、販牛、屠牛和售牛肉行業者,所以習慣上把“榴街”說成了牛街。
80年代末的牛街聚寶源
而牛街之所以能夠成為穆斯林聚集地,還是要從那座馳名海外的大清真寺講起。
禮拜寺
早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遼代,北京的老宣武區一帶是其陪都、“五京”之一南京城的所在地,而今天牛街的地點則被稱為“岡兒上”。
牛街的禮拜寺正是建于遼國契丹族統治南京城(今北京)的公元996年,由阿拉伯學者納蘇魯丁創建。
明朝成化十年(1474 年)奉敕賜名“禮拜寺”。經過歷代不斷翻修和擴建,才形成了今天這樣宏偉壯觀的伊斯蘭風情古建群體。
大影壁
走近禮拜寺,就能看見一座30多米長的大影壁,青磚筒瓦,大脊長伸,玉石疊砌,更有束腰浮雕,圖案精美,其中部右方有一幅“四無圖”石雕,甚為馳名。
如今大影壁已經成了牛街的符號,看見大影壁,就說明人在牛街了,禮拜寺不遠了。
望月樓
望月樓位于禮拜寺正門處,上面懸掛著“牛街禮拜寺”藍底金字匾額,樓為六角形亭式,雙層飛檐,亭頂覆以上黃下綠的琉璃瓦,孔雀綠色的斜脊六角攢尖,上有金黃色琉璃陶寶頂。
按照伊斯蘭教歷,每年進入齋月前,阿訇鄉老都要登樓尋望新月,以定齋月始末,故名望月樓。這里平時緊閉,只在開齋節和宰牲節時開啟。
禮拜殿
禮拜殿,是牛街清真寺最為重要的部分,大殿坐西朝東,似在遙望伊斯蘭的圣地麥加。
位于禮拜殿外南側有處滌濾處,又稱男水房,始建于民國十年(1921),是男穆斯林在做禮拜前的浴室,“滌濾”二字意為伊斯蘭教沐浴不僅浴身,且兼清除雜念,滌凈心靈。
圖片來自“走走停?!辈┛?/span>
大殿有五楹三進,可容千人禮拜。有三層屋頂,殿頂銜接處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影壁,成為殿頂的一個特殊裝飾。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攢尖亭式建筑,俗稱窯殿。
圖片來自“走走停?!辈┛?/span>
殿頂天花板及梁枋上施青綠彩畫、博古式圖案,并有精書阿拉伯文贊詞和安拉尊名。殿內西北為七層梯階的楠木宣講臺,即“敏拜爾”,為聚禮、會禮宣講教義使用,是殿內珍貴文物。
圖片來自“走走停?!辈┛?/span>
需要注意的是,非穆斯林不得進入禮拜大殿,穆斯林進入則需脫鞋 。
邦克樓
邦克樓在禮拜殿的正前方,是一座歇山重檐方亭建筑。邦克樓是作禮拜前登樓向教民報告時間的,所以又叫宣禮樓或喚醒樓。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間修建的尊經閣。
如今,每天都有穆斯林來到牛街禮拜寺沐浴、禮拜;而到了每年的開齋節、古爾邦節期間,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們就會齊聚牛街禮拜寺,聚禮歡度節日。
圖片來自“中國回族學網”
自禮拜寺于遼代建成后,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在歷朝歷代的歲月更迭中不斷吸附著各地的穆斯林聚集于其周遭,明代時更是有大量回族同胞涌入這里生活,牛街穆斯林聚集區逐漸形成規模。
在今天的牛街兩側,排列著麻刀胡同、壽劉胡同、輸入胡同、春風胡同以及牛街頭條到牛街六條等多條胡同,回、漢等多個民族在這里睦鄰友好,繁衍生活,孕育了獨特的牛街文化。
90年代麻刀胡同東口
這里面特別值得一提的,要屬輸入胡同、教子胡同和南橫西街這三條。
輸入胡同——輸出好滋味
胡同名兒聽著很酷,好似windows系統開啟,位于洪記小吃東南,涮肉神店聚寶源的對角,而禮拜寺則在其南側。
走進輸入胡同,就如輸入進了新鮮牛羊肉的大世界里。胡同兩側售賣新鮮牛羊肉的窗口、攤位,每隔個3-5步,就能撞見一家,羊腿、腰窩肉、牛羊肚、百葉......您能想到入口的牛羊肉吃食,這條街的店鋪均有售。
而位于胡同東口的地下清真市場,大串羊肉串和大腰子,貨真價實,足斤足兩,買回家自己烤干凈衛生,更是出游自駕野餐必備之神器。
不過市場自去年底開始停業裝修,再開業的話可能要再等等了。
牛街牛羊肉超市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輸入胡同3號
不過輸入胡同如今最有名的店鋪,當屬寶記。
憑著豆汁兒、酸菜、炒紅果這三大名吃,寶記經常出沒于各大美食節目和文章。
經常聽說家住天通苑、通州、大興或者門頭溝的大爺大媽,不辭辛苦,拎著大瓶小桶的趕到牛街、趕到寶記排隊買豆汁兒,這么拼,肯定是味道絕了,才能讓大家這么執著。
地址:西城區輸入胡同27號
教子胡同——悲情母子淚
教子胡同南北走向,與輸入胡同東口相交,本名“轎子胡同”,關于其來歷,還有個凄凄慘慘、催人淚下的故事。
清朝末年,轎子胡同里住著母子二人。母親姓王,人稱王氏。兒子叫小寶,長的精神,人又聰明,十歲就知道處處爭先要好。
因家里沒了頂梁柱,家里親戚都疏遠這對孤兒寡母,王氏覺得兒子命苦可憐,便對小寶十分溺愛。
小寶后來讀書逃學,動手打教書先生,王氏對此并不訓斥;小寶和街邊的地痞小混混胡作非為,偷東西往家拿,王氏也不多加管教。
王氏的縱容,終于招來了大禍。一天夜里,小寶在廣安門提刀殺了人,被巡夜的官兵抓個正著,鋃鐺入獄。
在菜市口的刑場上,小寶臨刑前咬掉了王氏的一只耳朵,并埋怨是母親平日的縱容才讓自己走上了不歸路,最終,母子二人先后喋血慘死,為這幕悲劇畫下了句號。
消息傳來,街坊四鄰無不落淚,慨嘆萬分。 為了教育后人,大家從此就把轎子胡同改成了“教子胡同”,告誡天下父母“溺愛出逆子,嬌慣起禍端”的道理。
故事很有警示作用,不過對教子胡同印象最深的還是美食。
曾經把著胡同口總排長隊的燒雞店和爆肚歪,如今都不見了蹤跡。
不過好在天客來和穆德樓都還在的。
南橫西街——名人如織
南橫西街和牛街的南端口相交,同樣是條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老街,在金中都時,南橫西街是宣華門通向宣曜門的通衢,那時已經是商鋪云集,人口稠密。
而到了100多年前的清末,在南橫西街包括南橫東街兩邊的若干條胡同里,曾經出現過近百個會館,這都是當年各省的駐京辦事處。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這些維新派人士,曾國藩、李鴻藻、陳元龍這樣的廟堂高官,還有魯迅這樣的文人,都在這些會館中居住生活過。
南橫西街上最動人的存在,一定是那座千年古剎。
法源寺——悲歌千載
雖然很多網站將法源寺的地址標注為教子胡同東端,但其主要的縱深范圍卻是結結實實的平行于南橫西街。
法源寺動工于公元645年,是唐太宗為悼念東征高句麗陣亡的將士,詔令在幽州城立寺紀念而建。
高句麗國曾是隋唐兩朝東北方向的勁敵,唐太宗曾御駕親征,損失慘重、敗陣而還,可以想見當年修建這座寺廟時,這位“天可汗”的不甘、憤懣與無奈。
圖片來自“家在北京”博客
而直到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建成,賜名憫忠寺,這個略帶悲愴的名字,似乎成了這座千年古剎所經風煙的寫照。
遼清寧三年(1057年),幽州地震,憫忠寺被毀,修復后易名崇福寺,而到了靖康之難發生后,北宋的徽欽二宗被金人俘虜,押解北上,途經幽州城時,欽宗就被關在憫忠寺,那是段華夏民族抹不掉的屈辱。
直至清雍正十一年重修后改名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法源寺奉詔再次整修,并御書匾額“法海真源”賜給該寺。
而在滿清入關前,明朝的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崇禎帝處磔刑,千刀萬剮氣絕而亡后,其殘缺不全的尸首被一黑衣人悄悄埋在了距離憫忠寺不遠的山丘上,黑衣人及其后人為他守墓。
袁崇煥死后第十四年,北京城破,崇禎帝吊死煤山,明朝覆滅,這一自毀長城的戲碼如今看來多么諷刺可笑。
而到了清末,住在南橫街附近會館的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刑場被殘酷殺害。
而裝有譚嗣同遺體的棺材同樣被人放到了法源寺,寺里的和尚深明大義,暗暗為他超度了一番,算是盡了憫忠的道義。
殺人刑場菜市口,超度亡靈法源寺,兩者距離如此之近,生死輪回,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以上的內容,參考的是剛剛過世的臺灣著名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好在法源寺的悲歌在建國后終于畫上了休止符,如今這里是中國佛學院所在地,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也在這里建成。
進入4月下旬,法源寺的丁香花更是會香透半個北京城,到時丁香盛放,滿寺繁花,便被譽為“香雪?!?。
法源寺丁香與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天寧寺芍藥并稱舊京四大花事,愛花的小北已經備好行囊,配好裝備,待丁香花季盛開之際造訪法源寺,不知您對此有何打算,約不約?
門票:5元
地址:西城區法源寺前街7號
開放時間:8:30至16:00
乘車路線:北京地鐵四號線菜市口下車,D口出,沿街向西走100米,在第二個胡同,即西磚胡同向南,盡頭即法源寺。
絮叨完法源寺的慷慨悲歌,再說回到南橫西街,地處牛街,這里自然也不缺乏美食元素。
老爆肚滿的燒餅夾肉和爆百葉,是很多老南城人多年的念想了,可惜的是在2017年,因為環境整治原因,店面消失了。
不過隔壁拉面館的電烤串還健在,只是門頭不再顯著,如今走過路過還真容易錯過。
還有紅盛號的碳烤羊腿,還在幸存真是天大的喜事。
地址: 南橫西街94號(教子胡同對面)
電話: 010-63533677
歷史悠久綿長,伊斯蘭、佛教文化交織輝映,名人軼事迭出,英雄悲歡不斷,牛街的形象,絕對鮮活生動,可最打動人的,還是美食。
吐魯番餐廳
北京最早引進的新疆風味餐廳,牛街把口的位置占盡天時地利,新疆菜與清真菜名滿京城。
推薦:羊肉串、大盤雞、它似蜜、醋溜木須、烤羊腿、馕包肉、紅燒牛尾、糖卷果、馕炒肉、酸奶、烤全羊、手抓肉、手抓飯、風味羊腿
地址:西城區 牛街北口6號樓(中國郵政儲蓄)
聚寶源
正宗老北京涮羊肉,京味兒銅鍋的“骨灰級”神店。炭鍋、清湯、麻醬,件件地道,正門旁的外賣窗口前,永遠有排不完的長隊,門前的街道上,也永遠有散不盡的香味。
他家的肉鮮到能沾在盤子上,立起盤子都不會掉,顧客來到這里必立盤子,簡直就是京城涮肉的經典戲碼。
推薦:手切羊肉、百葉、羊上腦
地址:西城區牛街西里商業1號樓5-2號(清真超市旁)
白記年糕
白記的名字很懷舊,年糕的味道也最好,三種顏色的驢打滾里,味道婉轉悠揚。白記年糕有兩家,一家在牛街清真超市內,一家在輸入胡同口,口味如一。
推薦:驢打滾、椰絲卷、豌豆黃
地址:宣武區牛街5號牛街清真超市1樓(近輸入胡同)
洪記小吃店
京城最瘋狂的街邊美食窗口。洪記的小吃品種很多,傳統的制法與味道,讓這里成為懷舊的好地方。而外賣窗口排隊的人群,更是與對面的聚寶源相映成趣。
推薦:牛肉包子、牛肉粒、炸糕、驢打滾、豌豆黃、爆肚、艾窩窩
地址:宣武區牛街12號(牛街清真超市對面)
伊寶荷葉甑糕
牛街上的老店,同樣在清真超市內,毗鄰白記年糕,這兩家算是牛街糕點前二,甑糕味道很棒,深深的棗紅浸入到白皙的糯米里,模樣漂亮,吃起來軟糯甜蜜。
他家的水果糕、綠豆糕賣相雖然一般,但口感卻很好,蕓豆糕甜糯清香,推薦選購拼盤,里面有紅豆、綠豆、香芋、板栗、黑芝麻、椰奶和紅豆南瓜(無糖)7種口味,特別贊。
推薦:荷葉甑糕、蕓豆糕、綠豆糕、椰奶香芋蕓豆糕、芝麻蕓豆糕、花生糕
地址:牛街5號牛街清真超市1樓(近輸入胡同)
年記清真熟食
雖地段略偏,卻酒香不怕巷子深,百年的小店里,肉香回味悠長。
推薦:醬牛肉、醬牛舌、醬窩骨筋、松肉、醬羊肉
地址:西城區牛街輸入胡同路北大槐樹下
石記餡餅
在輸入胡同的牛羊肉市場對面,門面很小,只有兩張桌子,但食客就愿意往里擠,擠不進去就在門前排隊。
推薦:牛肉韭菜、牛肉茴香、牛肉大蔥
地址:牛街輸入胡同(牛街牛羊肉市場對面,穆民美食東側)
祥云軒
這是一家傳統的老北京菜,門臉不大,看到門口有“門釘肉餅”這四個大字就算到了。他家既然以門釘肉餅做招牌,自然是每桌必點。
他家的門釘肉餅由牛上腦與牛腰窩油8:2合成餡,再佐之鮮蔥白提鮮,皮薄餡大、湯汁豐富。趁熱吃口感最好。
另外,糖卷果也特別好吃。麻豆腐也不錯,作為一家主打北京菜的飯館,在他家可以體驗正宗老北京小館的味道。
推薦:門丁肉餅、小白菜燒豆腐、醋溜木須、麻豆腐、糖卷果
地址:牛街教子胡同法源寺西里5號樓(近大順堂)
老誠伊
京城羊蝎子首推老誠伊,老字號店,在牛街禮拜寺斜對面。
他家羊蝎子湯底很香,肉爛而不柴,啃完后可以輕易地扯開!而且哪怕是點小鍋,份量依然很大。
主食推薦面片,要涮時吆喝一聲服務員,寬厚的面片“立等可取”。蔬菜一定要點白蘿卜,在肉湯里涮“飽”后,太好吃了!
推薦:羊蝎子、面片、炸燒餅、羊排、羊尾、全家福、凍豆腐、白蘿卜
地址:牛街11號(禮拜寺斜對面)
奶酪魏
源自宮廷的奶酪,已有百年傳承。小店在一座商廈旁,不大引人注目,不過東西是實打實的好吃。
宮廷奶酪自然是必點,味道清淡,有種雍容華貴的感覺。杏仁豆腐回味悠長,他家的酪干很不錯,雖然口味略重,但重口味者應該很喜歡。另外,奶油炸糕滿口留香,鴛鴦奶卷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推薦:宮廷奶酪、杏仁豆腐、奶油炸糕
地址:廣安門內大街202號107室(牛街北口大中電器西邊口內)
聽家里長輩們說,曾經的牛街,街道窄小,很是破舊。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路面的拓寬整改,牛街街道越來越寬闊,也就難怪曾經是道邊栽種的樹木,如今卻生長在路正中間。
近年來,牛街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這塊象征民族團結的區域,這片兒北京美食地圖,這條深埋千年文化積淀的大街,愈發炫目迷人。
子曰:“不關,非人也”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是連《漲學問》微信都沒關注,簡直不知道他還能干什么。
? ? ? ? ? ? ??